重点城市的总体规划不仅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周边区域甚至全国的政策、市场风向。12月2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根据《批复》,上海将坚持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到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平方公里。
《批复》提出,上海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要立足国际国内和本地实际,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
因此,《批复》明确,上海需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扩大生态空间、保障农业空间、优化城镇空间。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条件,提升主城区功能等级,完善新城综合功能,促进新市镇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形成“一主、两轴、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间结构和“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要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在上海市域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做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覆盖全域。
对于北京来说,城市总体规划需要放眼整个京津冀区域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上海亦是如此。《批复》明确,要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对于上海城市规模控制,《批复》除确定了人口、用地红线外,还强调要严守城镇开发边界,完善管控办法。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构建空间留白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规划的适应性。
《批复》还用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服务圈来为上海的人居环境定下标准。具体来说,上海要根据人口分布,合理安排居住用地布局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职住均衡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违法违规建设治理,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包容度和宜居性。此外,《批复》还提出,做好城市设计,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和城市肌理,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及控制,彰显自然、传统和现代有机交融,东西方文化相得益彰的城市特色。
对于上海的交通设施规划,《批复》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促进区域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战略,鼓励绿色出行,加强城市路网和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