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制造的钛合金自行车卖到欧洲去
“我们绝对是一个自行车王国。”公路自行车设计师李震说,现在中国老百姓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年出口达2000万辆,但我们的公路自行车起步还是太晚。
海归设计师李震,28岁,陕西西安人。在2016年10月西安举行的“双创周”成果展上,他的“明星”产品钛合金公路自行车受到广为关注。他认为:“绿色出行”的大环境及其效果有赖于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取决于“人”本身。
物质匮乏的年代
曾是百姓的自豪
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自行车记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被列为三大件,是普通民众的自豪。到了八九十年代,这个诞生于欧洲的两轮交通工具成为中国家庭的出行必备品。此后,山地车、公路赛车、电动自行车逐渐出现,过去自行车单一的实用功能也衍变出娱乐休闲功能。
李震曾留学法国巴黎学习设计。其间他常常骑车旅游,也因此结识了一大帮国外的骑行爱好者。骑行中他发现,欧洲的自行车大多以钢材料打造而成,虽然坚固耐磨,但重量普遍过于笨重,不能达到长期骑行或者远途骑行的目的。
他留意到在欧洲市场慢慢出现了少量钛合金车身。这样的材质运用在自行车上,能打造出强度高且质地轻盈的自行车。但这种材料相当稀有,制作一辆自行车的成本也非常昂贵。
“一部自行车的灵魂所在,就是车架,公路自行车架的结构从一开始到现在还是在沿用最经典的菱形结构,但是在材料的使用上却是日新月异,近代公路自行车车架开始使用铝合金、碳素纤维、钛合金、镁合金、钪合金等新型材料来制造,追求的目标就是重量更轻、强度更高、骑行更加舒适。”李震说,公路自行车的演变、发展,是朝着人性化方向前进,逐步提高人们骑行的安全系数,把人自身的功率最大程度的通过自行车发挥出来。
回国后,他的朋友为他推荐了陕西省内一家钛合金企业。他迅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随后开始“闭门造车”。
“国内大多人靠骑行锻炼身体,但是由于车身太重,有时候迫于不便常常半途放弃。”李震说。他设计打造的钛合金自行车重量仅不到10公斤,除此以外还安装颇具设计感的牛皮座、牛皮手把以及放置水壶的牛皮套。这样一辆私人定制的钛合金自行车,时尚简约,轻巧便捷。
车的问题解决了,李震发现,骑行环境“不大对劲”。
骑行体验有赖于
公共建设的程度
如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带来环境污染和拥堵的城市“通病”。2016年,雾霾锁城,西安首次实行机动车限行制度。“绿色出行”再一次成为政府和民间大力提倡的口号。
自行车似乎正在重新成为健康和时尚的象征。然而骑行本身变得没有过去那么容易了。
李震的体验分2次,途经西安市环城南路、南门、长安路、翠华路,“基本都有自行车道,只是走着走着就并到了公交道里,有的消失在人行道中,无路可走了。”
李震介绍,国外满足自行车专用道的条件是:路面平坦宽阔、专门用于骑自行车的线路,双向3米宽甚至5米宽。虽然不是全封闭的,但禁止行人行走及汽车驶入,夜间有完善的照明设施。
但这样的专用道路,在国内尚难觅踪迹。
一则新闻指出:2016年12月13日,西安曲江新区多条马路的自行车道被停车位挤占,北池头二路、曲江池东路的自行车道宽度不足40厘米,被戏称为“窄板猴”自行车道。
在市区大部分路段,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汽车混行,这也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那么,加强自行车道建设对安全出行和“绿色出行”的效果如何?
2012年4月17日,丹麦首条自行车“高速路”正式贯通。这条自行车“高速路”全长22公里,连接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和市郊阿尔贝斯朗地区,使用特殊交通信号系统,沿途设有自行车充气站、修理站和停靠站,方便骑车族使用。丹麦政府为鼓励民众“绿色出行”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规划了总长300公里的自行车道网络。据调查,增设自行车高速公路之后,约5%的上班族有意愿放弃开车而改为骑车。
令人欣慰的是,西安市近年也已经开始为骑行者们创造条件:街头添置了便民自行车,建成的秦岭北麓“绿道”工程,东起长安区与蓝田界,西至西沣公路,林带共有26公里,建设自行车道23.1公里。尽管还不能算自行车“高速公路”,但良好的骑行体验已见端倪。
绿色出行的成败
最终取决于“人”
有网友提问:在西安骑车是什么感受?
西安骑行爱好者们总结:“你需要练就沉稳的心态,灵活的技术,你的自行车刹车一定要快狠准——当无路可走不得不冲上机动车道的时候。此外你还会遇到几类‘怪咖’。”
最让人头疼的是“自行车道停车族”,在通过自行车道时会遇到一些停在自行车道正中的私家车、出租车、三轮车和并排的摩的,这些车辆一般不打灯就突然并入非机动车道,没有经验的骑行者都会措手不及。
有商铺在门口的自行车道上用两个黄色警示牌前后占道,写着“XX大闸蟹专用车位”。也有酒店或修车摊在门口的自行车道上停放车辆或堆积工作箱等。
逆行者、或走或停的行人、占道经营的摊主、绝不让你先行的转向车辆。在按照红绿灯提示穿过十字路口时,大量的左转或右转车辆都不会给自行车先行的机会。你只能在交通灯刚一变化时,迅速做出反应冲在他们前面,或是等待一个愿意让你“先行”的司机。
“通常,你在西安的自行车道上骑一次车可以集齐以上‘怪咖’。”西安公路自行车联盟的一位成员说,“我们吐槽这些,无非是希望非机动车有一个更好的使用环境,自行车有一个更安全的骑行条件,这样‘绿色出行’才不至于沦为一句口号。”
公共设施及道路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李震认为,“绿色出行”,“人”的因素才是关键。
而他近期的目标是,以后每辆钛合金自行车会根据个人身高、喜好以及配件需求量身打造。
“自行车被发明使用到现在已有200年的历史,这200年间人类将玩具式的木马车升级为今日各式休闲运动自行车,从最早的娱乐用途变为交通代步及休闲运动用途,休闲及竞赛领域的发展也使自行车研发工作不断地革新,今年国人自行设计研发的Giant TCR1更登上了世界冠军车的行列。”李震说,“我想做的就是为每位骑行者做一辆好车,现在已经在筹划,准备把西安制造的钛合金自行车卖到欧洲去。”
海归设计师李震,28岁,陕西西安人。在2016年10月西安举行的“双创周”成果展上,他的“明星”产品钛合金公路自行车受到广为关注。他认为:“绿色出行”的大环境及其效果有赖于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取决于“人”本身。
物质匮乏的年代
曾是百姓的自豪
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自行车记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被列为三大件,是普通民众的自豪。到了八九十年代,这个诞生于欧洲的两轮交通工具成为中国家庭的出行必备品。此后,山地车、公路赛车、电动自行车逐渐出现,过去自行车单一的实用功能也衍变出娱乐休闲功能。
李震曾留学法国巴黎学习设计。其间他常常骑车旅游,也因此结识了一大帮国外的骑行爱好者。骑行中他发现,欧洲的自行车大多以钢材料打造而成,虽然坚固耐磨,但重量普遍过于笨重,不能达到长期骑行或者远途骑行的目的。
他留意到在欧洲市场慢慢出现了少量钛合金车身。这样的材质运用在自行车上,能打造出强度高且质地轻盈的自行车。但这种材料相当稀有,制作一辆自行车的成本也非常昂贵。
“一部自行车的灵魂所在,就是车架,公路自行车架的结构从一开始到现在还是在沿用最经典的菱形结构,但是在材料的使用上却是日新月异,近代公路自行车车架开始使用铝合金、碳素纤维、钛合金、镁合金、钪合金等新型材料来制造,追求的目标就是重量更轻、强度更高、骑行更加舒适。”李震说,公路自行车的演变、发展,是朝着人性化方向前进,逐步提高人们骑行的安全系数,把人自身的功率最大程度的通过自行车发挥出来。
回国后,他的朋友为他推荐了陕西省内一家钛合金企业。他迅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随后开始“闭门造车”。
“国内大多人靠骑行锻炼身体,但是由于车身太重,有时候迫于不便常常半途放弃。”李震说。他设计打造的钛合金自行车重量仅不到10公斤,除此以外还安装颇具设计感的牛皮座、牛皮手把以及放置水壶的牛皮套。这样一辆私人定制的钛合金自行车,时尚简约,轻巧便捷。
车的问题解决了,李震发现,骑行环境“不大对劲”。
骑行体验有赖于
公共建设的程度
如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带来环境污染和拥堵的城市“通病”。2016年,雾霾锁城,西安首次实行机动车限行制度。“绿色出行”再一次成为政府和民间大力提倡的口号。
自行车似乎正在重新成为健康和时尚的象征。然而骑行本身变得没有过去那么容易了。
李震的体验分2次,途经西安市环城南路、南门、长安路、翠华路,“基本都有自行车道,只是走着走着就并到了公交道里,有的消失在人行道中,无路可走了。”
李震介绍,国外满足自行车专用道的条件是:路面平坦宽阔、专门用于骑自行车的线路,双向3米宽甚至5米宽。虽然不是全封闭的,但禁止行人行走及汽车驶入,夜间有完善的照明设施。
但这样的专用道路,在国内尚难觅踪迹。
一则新闻指出:2016年12月13日,西安曲江新区多条马路的自行车道被停车位挤占,北池头二路、曲江池东路的自行车道宽度不足40厘米,被戏称为“窄板猴”自行车道。
在市区大部分路段,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汽车混行,这也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那么,加强自行车道建设对安全出行和“绿色出行”的效果如何?
2012年4月17日,丹麦首条自行车“高速路”正式贯通。这条自行车“高速路”全长22公里,连接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和市郊阿尔贝斯朗地区,使用特殊交通信号系统,沿途设有自行车充气站、修理站和停靠站,方便骑车族使用。丹麦政府为鼓励民众“绿色出行”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规划了总长300公里的自行车道网络。据调查,增设自行车高速公路之后,约5%的上班族有意愿放弃开车而改为骑车。
令人欣慰的是,西安市近年也已经开始为骑行者们创造条件:街头添置了便民自行车,建成的秦岭北麓“绿道”工程,东起长安区与蓝田界,西至西沣公路,林带共有26公里,建设自行车道23.1公里。尽管还不能算自行车“高速公路”,但良好的骑行体验已见端倪。
绿色出行的成败
最终取决于“人”
有网友提问:在西安骑车是什么感受?
西安骑行爱好者们总结:“你需要练就沉稳的心态,灵活的技术,你的自行车刹车一定要快狠准——当无路可走不得不冲上机动车道的时候。此外你还会遇到几类‘怪咖’。”
最让人头疼的是“自行车道停车族”,在通过自行车道时会遇到一些停在自行车道正中的私家车、出租车、三轮车和并排的摩的,这些车辆一般不打灯就突然并入非机动车道,没有经验的骑行者都会措手不及。
有商铺在门口的自行车道上用两个黄色警示牌前后占道,写着“XX大闸蟹专用车位”。也有酒店或修车摊在门口的自行车道上停放车辆或堆积工作箱等。
逆行者、或走或停的行人、占道经营的摊主、绝不让你先行的转向车辆。在按照红绿灯提示穿过十字路口时,大量的左转或右转车辆都不会给自行车先行的机会。你只能在交通灯刚一变化时,迅速做出反应冲在他们前面,或是等待一个愿意让你“先行”的司机。
“通常,你在西安的自行车道上骑一次车可以集齐以上‘怪咖’。”西安公路自行车联盟的一位成员说,“我们吐槽这些,无非是希望非机动车有一个更好的使用环境,自行车有一个更安全的骑行条件,这样‘绿色出行’才不至于沦为一句口号。”
公共设施及道路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李震认为,“绿色出行”,“人”的因素才是关键。
而他近期的目标是,以后每辆钛合金自行车会根据个人身高、喜好以及配件需求量身打造。
“自行车被发明使用到现在已有200年的历史,这200年间人类将玩具式的木马车升级为今日各式休闲运动自行车,从最早的娱乐用途变为交通代步及休闲运动用途,休闲及竞赛领域的发展也使自行车研发工作不断地革新,今年国人自行设计研发的Giant TCR1更登上了世界冠军车的行列。”李震说,“我想做的就是为每位骑行者做一辆好车,现在已经在筹划,准备把西安制造的钛合金自行车卖到欧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