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B大尺度官泄释放三大信号 复材钛合金用量大
9月11日,央视一期节目对歼-11B战机及其生产过程和工艺进行了长时间报道。这是央视首次全方位、近距离向普通公众展示歼-11B战机。歼-11B是中国海空军装备的明星战机,多次出现在重大任务中,中国航空工业也通过这个机型提高了三代重型战机研制制造水平。歼-11B无论对于空军还是中国航空工业意义都很大。
第一大信号,歼-11B仍在生产,或有改进。歼-11B是摆脱完全仿制苏-27,通过自主创新,对苏-27系列战机升级迈出的第一步。歼-11A基本上是利用俄方苏-27散件组装的,中方基本上只完成一个组装的工序。而歼-11B则是从航电到材料再到发动机的“大换血”,技术性能要比原版苏-27有较大幅度提高。而且通过这个项目,中航工业从技术上加深了对苏-27的理解,为进一步的深度改型奠定了基础。
但是客观而言,该机装备部队已有时日,在装备相控阵雷达的歼-10B/C、歼-16战机已经装备部队的情况下,装备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歼-11B的技术已经明显落伍,不用说应对已经开始装备周边的F-35,即便是面对升级后的F-15K,也完全处于下风。甚至面对升级二代有源相控阵雷达,加装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F-2时,如果仍然挂载霹雳8+霹雳-12,歼-11B恐怕也不乐观。
外界之前认为该机可能停产,至少是面临停产,但是该节目显示这型飞机仍处于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黄皮机的出现,说明这是新制造组装的战机。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上最后一批歼-11B。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随着霹雳-10、霹雳-15的服役,如果对歼-11B航电系统、特别是电子战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将极大提高其对周边国家三代半战机的能力。这或许是仍在生产的意义所在。
第二大信号,歼-11B技术敏感度降低,或将被新机型替代。客观而言,但是这次记者能如此近距离接触歼-11B,并能曝光其生产车间和工艺,也侧面反映出这型战机的技术敏感度已经比较低了。歼-11B它广泛出现在海空军的各项重大任务中。它曾多次在空军组织的航空开放活动中进行飞行表演和静态展示,体现了很高的机动性,当时的解说还介绍了其稳定盘旋能力。而且装备歼-11B战机的单位和飞行员在近年空军组织的异型机空战对抗中,屡屡赢得“金头盔”。
根据目前公布的照片,此次中巴空军联训,空军参演军机也很可能是歼-11B系列战机。而海军的歼-11BH曾多次在南海方向驱逐国外军机,美国曾无端指责中国海军战机利用“桶滚”机动拦截其侦察机,当时指的就是这种战机。此次破天荒地走入歼-11B的生产车间,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敏感度进一步降低,或将被更新型战机替代。
第三大信号,沈飞具有先进材料加工能力。该视频最吸引人的可能还是生产过程,包括使用了激光3D打印的进口设备,广泛使用复合材料等等。实际上,这之前在公开出版的《中国航空工业三十年》一书的《我国第三代重型战斗机发展记》一文种就记载了沈飞研制这款第三代重型战斗机一些关于飞机用材的数据。文章称,沈飞用4年时间完成了与三代机相关的500多项机体材料、600多项标准件、300多项机载设备材料的研制工作。该机广泛采用复合材料,其中包括采用了复合材料外翼。
沈飞通过歼-11B型号研制,攻克了三代机进气道复合材料调节板的制造难关。沈飞公司自行设计制造了排布机,完成了热压罐技术改造,按照复合材料接工要求进行了环境改造。这也使其在复合材料的运用方面在国内比较领先。此外,歼-11B广泛采用了钛合金材料,如飞机中央翼下壁板、极为整流罩、发动机防护格栏等钛合金用量达到全机重量的15%。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