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80周年:警钟声里寄和平
12月13日,不能忘却的一天。南京,一座有故事的城。
这城里,水西门418号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肃穆矗立、凝重悲怆,利济巷2号的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泪洒一面墙、泪湿一片地,小粉桥1号的拉贝纪念馆传递着无私的人类之爱……
这一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纪念着80年前那场浩劫中遇难的亲人们、同胞们,哭墙前鞠躬、献花、跪拜、诵读祭文、默哀、鸣笛……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
以国之名悼,以史之名缅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长达6周的屠杀中,30万的同胞丧生,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他们中有人类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有可亲可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祖国的未来之星,民族的栋梁之才……
历史从来不会被遗忘。于是,1985年江东门纪念馆落成;于是,从燕子矶、草鞋峡到中山码头、汉中门,一处处遗址,一块块纪念碑都在控诉着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于是,每年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纪念逝去的同胞,来祈愿和平的未来。
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如何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如何让人类避免再次出现曾经的麻木与残暴?如何让今天和以后的人们对和平有着坚定且持久的向往?
历史遗留下的问题,我们用实践作答。
“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2014年,“万人坑”丛葬地遗址边,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不仅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也同时纪念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
它向全世界传递出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以国之名义进行悼念与公祭,增强世人对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与尊敬,共同以史为鉴,共同维护正义良知,共同开创未来。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
2017年,加拿大马尼托巴省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
世界力量共同纪念,以期将来不会重演这样的悲剧。
以幸存者证,罪行昭然于世。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桂香(左)和他的亲属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悼念遇难亲人。
活着的人,讲述过去,疮痍历历在目。
“血淌得跟水一样啊!血淌得跟水一样啊!”“我对这个事情记忆在心,始终忘记不了,在睡觉的时候,一幕一幕的,日本人如何大屠杀,像放动画片一样”……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老人们这样控诉。他们劫后余生,是那段惨痛历史的活证,也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痛。
在长江边上的草鞋峡,日军屠杀了5.7万余人,在大方巷难民区射杀4000余人,在四条巷屠杀400余人,在阴阳营屠杀100多人……轰炸、屠杀、奸淫、放火、掠夺,无恶不作,为了掩盖其罪行,日军采用纵火焚尸、抛尸长江等办法,毁尸灭迹。
这些罄竹难书的罪行,被史料记载着,被图片记录着,也被经历过那场屠杀的人刻在了心里。这些老人们,很多虽已高龄,但坚持当大屠杀志愿讲解员,奔赴异国他乡,走在维权与索赔的道路上,作历史的证人。80年岁月流逝,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然而,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调查并从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些年,日本右翼对教科书中“甲午战争”“九一八”“七七事变”等事件的起因不断篡改,将“三光”政策、731细菌部队、花冈惨案等从教科书中抹去,不断否定慰安妇问题的存在,这些篡改历史的做法,背弃了日本在战后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也是对全人类尊严的侮辱。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
二战是全人类历史上的深重灾难,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如同云锦路上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样,在遥远的世界各地,还有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只要巍然伫立着,就每时每刻都在痛诉着一件件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警示世人。它们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明镜,让人类时刻审视着自己的行为,敲醒着历史的警钟。
以国家公祭,重申文明世界的规则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
如同“生于安乐、死于忧患”的辩证关系,磨难让人有成就,战争与灾难也更能给人带去拥抱和平的勇气与希冀。
老一辈们从苦难中走过来,历经过生离死别、民族涂炭,目睹过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持久的和平是他们的夙愿,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他们坚信,有了和平稳定,中华民族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是,将“哀伤藏于心”,践行着“吾辈当自强”,也时刻谨记着“和平永不变”。
几十年的奋战与努力过后,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迎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
历史闪回,南京是华夏文明史上的六朝古都,也是30万同胞惨遭杀戮,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的发生地,如今,她是华东璀璨的特大城市,孕育着现代文明,谱写着创新发展。中国走过近一个世纪的沧桑血泪,如今她与世界各国共谋和平的脚步一直不曾停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造命运共同体,对周边国家提出“亲、诚、惠、荣”的理念,以“一带一路”拥抱世界,高举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3年前,总书记深切指出,“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和平的种子播撒到了全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他指出,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接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他说,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世界繁荣发展的正能量。在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他明确表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和平才是人间正道。
以国家公祭,就是要重申文明世界的规则。和平就是最大规则。大屠杀、战争、恐怖主义、偏见、歧视都是与文明世界背道而驰。今天,世界上依然有局部的战火,难民依然流离失所,和平正是全人类共同需要的。
纪念,不是要延续仇恨。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南京城还有一个名字——博爱之都。她以伤痛唤和平,以和平谋发展,以发展促幸福,在和平稳定中孕育富强的力量。历史告诉世人,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教训是需要记住的,事实是需要尊重的。“任何时候,为了和平,我们都将不畏艰辛!”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之际,缅怀同胞,也撒下和平的种子,期待下一个和平的80年。